English

透过EQ看人才

2000-01-24 来源:生活时报 赵微 我有话说

何谓EQ?即所谓情感智商,是决定一个人一生成功与否的非智力因素。正式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彼得·沙洛维教授和新罕布什大学的约翰·梅耶教授,他们把EQ定义为社会智力的一种类型。

1995年10月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博士出版了《情感智商》一书,将EQ这个崭新的概念做了详尽的描述。丹尼尔教授认为,人有两个大脑,两个中枢,两种不同的智慧形式:理性的或情感的。人生成功与否,取决于这两者,不仅仅是智商(IQ),还有情感智商(EQ)与之并驾齐驱。事实上,只有与情感智能联袂登台,智能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丹尼尔教授高屋建瓴地揭示了人才应当同时具备的两种素质。丹尼尔·戈尔曼博士把情感智商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内容:了解自我、自我知觉;管理自我;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自我知觉是情感智商的核心,是人类对心灵的自我感受,是心理顿悟的根基;管理自我是建立在自我知觉基础上的自我控制、自我安慰;自我激励是主体为趋向某一目标而做出的自我调动与自我指挥;对他人情绪的识别是体尝他人情感的人际关系能力,丹尼尔教授称之为“移情”;处理人际关系是调控与他人相处的情绪反应技巧,具体指受社会欢迎程度、领导权威、人际互动效能等。

上述五个要素都是二十一世纪人才不可或缺的根本素质。不同的时代赋予人才以不同的内涵。远古时期男耕女织便是人才;近现代识文断字、武文弄墨才是人才;文革期间敢于造反、不学无术也是人才;改革开放掌握知识、善于管理方可称其为人才。可见,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是能够推动社会发展、为社会带来财富的有用之才。

面向二十一世纪,各个企业、商家争相觅才、高薪聘才。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才?如何界定、开发与应用人才?想必这不仅仅是企业、商家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新时期国家教育事业的方针大略。

传统的“天才”观念基于智力而产生,智商高的人就是天才,因而误导出只有高智商的人才具有培养价值,才会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单一论。然而事实有力地证明,智商高的人并不一定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在家庭生活中获得幸福。而智商平平的人却能够在洞察自己和他人心理的前提下与周围所有的人愉快相处,并由此获得事业与生活的成功。

(待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